中国书画名家百科-权威的中国书画名家大百科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颜色:

TOP

漫谈“教化”、“寓乐”及其他
2013-06-11 22:12:49 来源: 作者: 【 】 浏览:235次 评论:0
  剧团改革,涉及体制。谈到体制,又必然涉及戏曲历史的传统。离开体制,离开传统经验谈改革,犹如“盲人骑瞎马”,不易找到正确的方位。最近看了几出戏,更感到剧团改革之迫切。

  戏曲艺术历来信奉“高台教化”,但又十分讲究“寓教于乐”。前者是其宗旨之一,后者则是实现宗旨的重要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终成大气候,创造出一朵朵富有中国特色的戏曲之花。也不知从何时起,论宗旨的多了,谈手段的少了,久而久之,即使一些“行家里手”,对宗旨也是念念有词,至于手段嘛,对不起,则忘得差不多了。“意在笔先”,提起笔,意中似乎处处皆有“雷池”,如何下笔,如何奔驰,如何想象?“天堑变通途”是有条件的。过河要有桥或船,至少也要摸着石头才能过。繁荣戏曲艺术也是如此,既要论宗旨,注重“教化”,也要讲手段,“寓乐”于内,这才是正理,所谓“全面”者也!忽略任何一方,只能是“铁拐李”,有损整体形象。

  就近日看的两出戏为例,内容是很不错的,主题鲜明,贴近生活,教育意义很强,就是太严肃,太沉重,板着面孔训人,势必造成“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观众是不吃这一套的。演员演戏,是工作,也是为了生计;观众看戏,是休闲,也是为了欣赏。演员谈“教化”,观众则谈“娱乐”。向观众“教化”,首先得引进观众来看戏,在看戏中感受“教化”。观众不来看戏,你如何“教化”于他?

  戏曲工作者就其整体来讲,注重“教化”是有传统的。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马连良挑的班就叫“扶风社”,叶盛兰组的班也叫“育化社”,周信芳领衔的班社干脆就叫“移风社”。严凤英和王少舫解放之初在安庆“打擂台”,一个叫“胜利”一个叫“民众”,如此等等,含意尽在其中。这些戏曲名家都懂得:“寓乐”是便于观众接受“教化”,从而把“主题埋得深深的”,不露痕迹,更不会直白说教,处处以“教育者”自居。遗憾的是有些明白人往往不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然而不重视观众是要吃亏的。历史反复证明,失去观众的剧种是很悲惨的,没有观众的剧种是不可能存在的。戏曲工作者心中一定要有观众,尤其是各剧种各剧团的领军人物——各个行当各个流派的主要演员,更要懂得甚至熟悉群众的欣赏水平和艺术品位。不错,观众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参差不齐的群体,“众口难调”是不言而喻的。一味“迁就”肯定不行,硬要“对着干”当然也不好,最好的办法是在了解他们适应他们的同时争取他们进而教化他们。使他们在休闲之中,不显山不露水地通过“潜移默化”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也是戏曲工作者的“本事”。

Tags:漫谈 教化 寓乐 及其他 责任编辑:yimaneili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弋阳腔的现代启示 下一篇别拿京剧改革说事儿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中国书画名家百科-权威的中国书画名家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