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名家百科-权威的中国书画名家大百科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颜色:
画家卢志学专题报道
基本信息
画家卢志学专题报道
艺术家认证:
地区: 北京
所在地:北京
艺术专长:国画
联系QQ:点击这里与我联系 271939535
联系电话:13522752658
统计信息
网友留言:0
访问流量:138331
友情链接
艺术资讯
 
我心中的白桦林——《白桦林系列》山水画创作有感

  年纪大了,走过的路即使干般坎坷,经过之后也变得云淡风清,但是在记忆深处,总有一些生命中成长的见证,不停地在头脑中盘旋。我画白桦林,也是源于这样的一种情结、一个缘分、一些感悟。


  白桦林从我的童年时代起,就在心里扎下了根。我是吉林扶令人,出生在乡村。和东北所有地方一样,老家的村前村后也有不少白桦树。每逢春夏,阳光穿梭在树丛间,地面绿草如茵、野花飘香;金秋时节,绯红橘黄染尽层林;冬季又是一片银雕玉琢的洁白世界,雪静静飘落的时候,追逐嬉闹总会跟着雪花的脚步,踏遍树林的每一个角落。我自己也无法分辨,到底有多少童年时光和这些白桦林交织在一起。


  1958年,我考上鲁美,离开自己的老家,此后和全东北、全中国的父老一起,经历了近30年的艰苦生活,直到1983年到市文联担任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才有了稳定的创作环境。也是在这一年,童年的白桦林情结开始萌动,我第一次凭借记忆创作了一幅白桦林。当然,这只是对心灵感召的一种回应,在创作技法上并没有太多独到的地方。


  1985年8月,台风接连三次北上辽宁,带来了长时间的特大暴雨和严重的洪涝灾害,全省上下部在抗洪,我也被安排到新城子参加抗洪抢险。在那里,我邂逅厂一大片白桦林。它们的下半部早已完全浸泡在泛滥的洪水中,但是依然挺拔、依然充满生命的活力,我的心中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回到沈阳之后,我开始创作国画《白桦幽林》。我发现用传统的勾线方式,很难表现出白桦树树干的洁白、饱满,以及顽强的生命力带给人们的巨大冲击,就决定放弃勾线,采用色块,结合西洋绘画中的造型技法来表现白桦林,得到了很满意的表现效果。这幅《白桦幽林》参加了当年的美展,并获得广泛好评。


  这次尝试的成功,在创作上给我带来不少启示。从1985年开始,我几乎跑遍了沈阳附近生长着白桦林的地方,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来观察白桦林,观察它们丰富的姿态、远近疏密不同组合中变幻的美感,以及不同季节,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色彩变化,拍摄了大量照片,也画了很多写生资料。根据这些观察记录,我陆续创作了数十幅以白桦林为题材的国画作品,在技法上坚持并完善了中西结合的表现手法,白桦林的形象在我的笔下一天天生动起来,在感情上,我也和白桦林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密。


  2002年,我应邀去长白山创作、釆风,第一次接触到了大片野生的原始白桦林,这片白桦林带给我的震撼和感动是很难用言语描述的。在我们东北,在严寒气候的长时间摧残下,居然生长着这样的一种树,它们没有像松柏一样,把岁月的严酷和沧桑刻在外表,展现给世人,也没有被冰雪压弯脊梁,无论经历多少风吹雨打、严寒酷暑,枝干依然光滑、银白、挺拔,永远保持着惊人的美丽、年轻和纯洁,永远绽放着青春的活力。尤其是树干上,还遍布着惟妙准肖的“眼睛”——都说眼睛是心灵之窗,这些“窗户”告诉我,白桦树是有心有情、充满灵性的生命!也就在那一刻,我想起生长在白山黑水间的东北父老,想起零下几十度严寒中敲响的秧歌鼓点,想起在漫长的冬天,花红柳绿的衣裳点缀出的夏季烂漫的色彩、温暖炕头上的欢声笑语带来的春天的温暖。白桦林中洋溢着的纯朴、蓬勃、倔强不屈的性格、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和在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生活着的人们形似、神更似,让我无法不从内心深处热爱这片白桦林。


  我釆风居住的木屋就建造在白桦林中,我在那里一共住了10天。早上,我和白桦林共同托起第一缕朝霞;晚上,伴着白桦林海的涛声人眠。每天我都在林中跋涉、拍照、写生,等我离开的时候,这片白桦林已经长在我的心里了。


  从2002年起,白桦林题材就在我的创作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创作技法也日臻成熟,不仅状物摹形达到了新的高度,而且形神兼具,越来越多的精神气质跃上纸面。2003年11月,中国美术家协会为我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参展作品中,有一幅丈二匹的《白桦林》,这是我第一次用这么大篇幅为白桦林造像传神。这幅《白桦林》吸引了所有参观者的目光。李可染夫人看过之后,感到非常震惊,她说,李先生生前没有画过这个题材,我也没有亲眼见过白桦林,但是这幅作品让我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李夫人还在画作前拍下数张照片留影。随后,应国际艺术机构盛情邀请,我的多幅国画作品参加了在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法国卢浮宫、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德国国家美术馆等国际著名艺术殿堂举办的巡回展出,其中《白桦林》、《秋韵》两幅丈二以上尺幅的作品,都是以白桦林为创作题材的。


  2006年,人民大会堂管理局领导看到了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卢志学画集》,对其中多幅表现白桦林的作品印象深刻,邀请我去人民大会堂作画,并指定要以白桦林为创作题材。这是有史以来关东画派的画家第一次进人人民大会堂创作,也是白桦林带给关东画派的殊荣。此后,中央军委等单位在观看了人民大会堂收藏的白桦林作品之后,也认为白桦林很有东北地方特色,邀请我为军委办公大楼创作巨幅国画。我的作品《白桦林》还作为迎宾画,在2007年、2008年两次被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采用。广泛的赞誉也许可以看作一个标志,它标志着我围绕白桦林进行的20多年的创作探索与实践,已经进入到成熟,收获的阶段。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关东题材的山水画创作。我们东北,山是大山、林是大森林、地是大平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豪迈大气,激情乐观,我使用泼墨的写意技法来表现这种“大”和“群体”的感觉,作品力求质朴、雄浑,力求充分展示东北阳刚向上的地域特征。虽然是写意,但我的每一幅作品,都扎根于写实的基础,无论进行什么风格的创作探索,贴近生活、表现生活中的真实,始终是我的追求。直到现在,我也从来没有离开过生我养我的黑土地去外地定居。几十年来,我走遍了东北地区的山山水水,在感情上已经和这片上地完全融合在一起了。特别是近20年来,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为我们东北特有的白桦林写形传神。我觉得仅仅用传统国画的画法来表现白桦林是远远不够的,单纯的笔墨技法不足以塑造白桦林的形,更无法传达白桦林的神。所以在白桦林的创作上,我一直在学习借鉴西方绘画中的造型、色彩技法,结合国画中晕染着色的手段,经过反复琢磨试验,终于摸索出一套可行的方案,能够准确地表现出白桦林光滑、洁白的质感。今后,这样的探索和借鉴还将继续下去。


  总有人间我,东北也有很多其他树种,比如松树,为什么只钟爱白桦林?东北确实有松树,但是别的地方也有,还可能比东北的更出名,比如黄山的松树。白桦林才是东北特有的。它生在东北、长在东北,和东北人一样,血脉里流淌着豪迈、质朴。真诚的情感,那种不惧严寒,在风雪中张扬的豪爽、自由、坦荡的个性,更是独具魅力。每一次看到它们,都能引起我强烈的创作冲动。我觉得,只有深深的热爱、只有倾注全部情感,才能发现真美大美,进而从笔端流淌出心中的真情,把描摹写生的作品,带向扦意传神的境界。


  白桦林是东北的骄傲。每一次在白桦林里徜徉,我都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都能领悟到生命的神圣庄严和不可侵犯。枯松古柏、斜杨横柳,桑榆草树,都不能像无边无垠的白桦林那样带给我感动和激情。白桦林的美,是起伏蜿蜒、绵延数里的壮美,是经历世事沧桑之后的升华、超脱,是生命的、自然的境界。将白桦林专题作品结集出版,总结自己在20多年的白桦林题材创作中的探索和经验,是我长久以来的夙愿。我期望在东北的黑上地上,能见到越来越多坚强美丽的白桦林,也期望越来越多的人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热情倾注给这个美丽灵性的树种,让东北的白桦林在万千绘画作品中占领一隅,甚至独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