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名家百科-权威的中国书画名家大百科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颜色:

TOP

一副名联为济扬美名
2013-06-12 23:58:10 来源: 作者: 【 】 浏览:172次 评论:0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可以说是济南知名度最高的一副对联,由于它准确传神地表现了济南城市环境之美,所以200年来一直被济南人引以为傲。对联的作者是时任山东提督学政的历史学家刘凤诰,而书写者就是时任山东巡抚的满族诗人、书法家铁保。这副对联的石刻现在嵌在大明湖公园铁公祠西门内两侧。人们在欣赏这副名联的同时,也会被端庄沉雄的书法所倾倒。

  对联写就已然202年

  7月25日上午10:00,记者来到大明湖公园北岸的铁公祠内,穿过祠堂西侧的曲廊,就是湖山一览楼。该楼坐北朝南,上下两层,各有五间,楼侧海棠流丹,修竹婆娑,登楼可凭栏远眺青葱的群山,近览秀丽的大明湖。在院中偏南有一八角亭,该亭名叫得月亭,只见宝顶重檐,斗拱错落,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亭基为高台,台周雕石栏,内设石几石凳,可博弈赏景。
  八角亭的西侧是一池的荷花,微风吹来,荷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建在荷花池上的便是整个院落的著名景点——小沧浪亭。该亭坐北朝南,半浸水中,长方形式,歇山飞檐,外设围廊坐栏。檐下悬有“小沧浪亭”匾额。史书记载,清乾隆五十七年重修铁公祠时,曾参照苏州沧浪亭建成,其名之典取自于《楚辞·渔父》之“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小沧浪亭周围三面荷塘,四面柳树,小桥流水,莲花溢香。荷花池的西侧就是著名的“佛山倒影”景点处,可惜记者在大明湖的水面上,只能见到有几个高楼的倒影。

  “佛山倒影”景点往西,就到了铁公祠大院的西门,西门内两侧廊壁上刻有形容济南山水风光的名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相传铁公祠庭院内风景秀美,是人们品茗吟咏的胜地。清嘉庆九年(1804年)夏,山东提督学政、历史学家刘凤诰与山东巡抚、书法大家铁保,曾在这里宴饮,美景豪情,兴致勃然,刘凤诰即席赋得联语:“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然后该对联由铁保即席书写而成。

  济南市社科院研究员荣斌认为,提起“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副对联,几乎每个济南人都会耳熟能详。而提起这副对联的作者和书写者,济南人知道的人却恐怕不多。迄今为止,这副描绘济南山水风光已达极致的名联已经流传了整整202年,并已成为形容济南古城风貌的名联佳句。

  佳句记录师生一段情

  最初见到关于这副楹联的描述,是在清人黄恩彤的《明湖竹枝词》中:“四面荷花柳线长,一城山色映沧沧。

  天然妙句留楹贴,输与风流老侍郎。”

  原注曰:“刘金门少宰于铁公祠留一楹联云:‘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便指明这副楹联为侍郎刘金门所作。

  刘金门即刘凤诰,字丞牧,号金门,江西萍乡人,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官至吏部右侍郎,曾授“太子少保”衔。刘凤诰历任山东、浙江学政,任山东学政时为嘉庆六年(1801年)。

  刘凤诰任山东学政时,恰好铁保来济南任山东巡抚。铁保,字冶亭,号梅庵,满州正黄旗人,乾隆三十七年进士,官至礼部左侍郎。他于嘉庆八年(1803年)任山东巡抚,曾捐修邹县孟庙、重修泺源书院(原址在济南泉城路山东省统计局院内),并创建济南书院(原址在大明湖南岸西公界街,现已不存),对济南的文教事业贡献巨大。

  由于铁保是刘凤诰的“座师”,即刘凤诰应科举时的主考官,而刘凤诰则是铁保的“门生”。来山东后他们既是同僚,又有师生之谊,关系十分密切。按清制学政任期三年,刘凤诰于嘉庆九年(1804年)七月十五日奉召回京,任实录馆副总裁。离任前,铁保等人在铁公祠前的小沧浪亭上为他公宴送行。就是在这次送别宴会上,刘凤诰面对浩瀚的湖水和“佛山倒影”,作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副楹联,并请恩师铁保书写。铁保欣然留墨,并在楹联两侧注明:“甲子七月与金门学使小集大明湖,金门得句,遂书之,以记一时师友雅会。”

  由于刘凤诰的这副楹联突出了大明湖上的荷花、柳树及济南的湖光、山色,词意贴切,而且对仗工稳、平仄协调,200年来一直被人传诵,成为济南的真实写照。而铁保所书的楹联曾刻制成木板悬挂在原铁公祠大门内的楹柱上,现虽不存,但楹联刻石还在,并有拓片行世,被国内许多书法爱好者收藏。

  名联背后的翩翩才子

  据荣斌介绍,铁保和刘凤诰可称得上是德艺双馨的才子大家。其中,有“北方才子”美誉的铁保(1752年-1824年)是正黄旗满族人,出身于世代做武将的家庭。铁保10岁开始延师读书,16岁入国子监继续求学。少年时代,面对父亲提出的日后愿意习武还是习文的问题,他明确地表示了愿意习文,“专攻举业以求一当”。果然,他19岁中了举人,21岁即成了进士。他集诗人、书画家、文学遗产整理编纂家于一身,时人曾把他和汉军旗人百龄、蒙古旗人法式善三人,并称为“北方三才子”。

  铁保的一生经历充实又颇坎坷。他曾出任过吏部尚书、山东巡抚、两江总督等要职,为官克尽职守,屡有政绩。嘉庆年间,因故两度遭到革职,分别被遣戍新疆和吉林。在每经波折的人生遭逢中,铁保总是表现出异常旷达的心胸,给人一种进退安然、荣辱不惊的个性展示。他曾担当《八旗通志》的总裁,并且先后纂辑了汇收八旗诗歌作品的《白山诗介》、《熙朝雅颂集》等,为保留满族文学遗产付出了极大心力,为后世提供了长期为人们所称道的奉献。

  同时,铁保又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书法极具晋人风骨,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位置,被公认为是“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巧合的是,铁保的夫人莹川也是一位诗人。她的作品表现了满族女性的开朗洒脱面貌,非一般汉族闺秀可比。有《郊外试马》诗一首为证:“郊原风拥将台高,盘马遥观兴倍豪。岭树烟横萧寺古,长河一带水滔滔。”

  至于刘凤诰,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才子。他是江西萍乡人,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出生于一贫苦农家,6岁丧母。19岁参加乡试中第五十名举人,29岁参加会试中第三十名进士,殿试中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曾先后任过广西、山东、浙江等省的学政,充当过湖北、山东、江南等省的乡试正考官。乾隆皇帝很赏识他,称他为“江西大器”,世人多称其为“江西才子”。他做学问认真严谨,锲而不舍,历时20余年,三易其稿,完成了历史巨著《五代史补注》,还编著了《存悔斋文集》32卷,外集4卷,成为流芳百世的著名学者。1830年(清道光十年)正月,刘凤诰在杭州病逝,归葬南昌,享年70岁。

  刘凤诰才思敏捷,善于对联。关于他有一个著名的“探花巧联对”的故事。相传他在京城参加会试中,由于才学出众,被主考官列为向皇上推荐钦点状元、榜眼、探花的前十卷的名单。殿试时,乾隆皇帝对刘凤诰的试卷十分赞赏,便传刘凤诰面试。乾隆见了刘凤诰的面,一时却怔住了。原来刘凤诰其貌不扬,还瞎了一只眼。封建时代开科取士,论的是文才,其实以貌取人也是公开惯例。乾隆皇帝见刘凤诰文才虽好,却是个独眼。若录取他为官,有失皇家体面,若不录取他,又恐百官说他以貌取人,手执朱笔不觉犹豫起来。沉吟了半响,便对刘凤诰说:“朕要当面考你,你若有真才实学,朕定然点中你,若才学平平,休怪朕无情。”

  刘凤诰听了说:“遵旨,请陛下命题。”乾隆说:“好!我这里出个上联,要你对下联。”接着他便说道:“独眼不登龙虎榜。”

  刘凤诰听了后,心想:你皇上也以貌取人?他稍一思索,立即对上:“半月依旧照乾坤”。乾隆说:“好!对得贴切,口气不小。我再出一联你对!”乾隆接着说道:“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刘凤诰略一沉吟便朗声说道:“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乾隆皇帝一听,对仗工整,韵律和谐,不禁哈哈大笑地说:“好!朕成全你。”御笔一点,刘凤诰就被录取为一甲三名探花。

  相关链接  杭州欲争济南“市宝”名联

  几年前,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老杭州》中,曾把“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副对联移过去,说它“堪称概括杭城的妙句”。这虽说明这副楹联流传很广,被更多人赏识,但它的出处和所描写的湖光山色,应该还是还原济南。由此也可以看出清人王培荀早有远见,由于刘凤诰的这副楹联突出了大明湖上的荷花、柳树及济南的湖光、山色,词意贴切,于是王培荀在其《乡园忆旧录》说“不可移置他处”,大概在一百多年前就预见到有人会跟济南人争夺这副楹联了吧。所以有人建议,济南人更应该珍惜这副已经流传两百年的楹联,并把它作为“市宝”而珍藏。 
 


Tags:美名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人名入联雅趣多 下一篇海外联语两则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中国书画名家百科-权威的中国书画名家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