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名家百科-权威的中国书画名家大百科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颜色:

TOP

春联的变迁 望全社会都来传承并弘扬民族文化
2013-06-12 23:55:51 来源: 作者: 【 】 浏览:317次 评论:0
  新华网沈阳2月12日电(记者魏运亨)有1000多年历史的春联是中国“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和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春联起源于桃符,在宅门两旁悬挂桃木板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周代。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名字,用以驱除恶鬼,保全家平安。 

    真正意义的春联产生于五代时期。据《宋史·蜀世家》记载,蜀后主孟昶曾在桃木板上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句子,这也成为有史可据的第一副春联。随着造纸业的发展和桃木板的难觅,也由于人们希望书写更多更美的吉庆话语,到了宋代,民间已将桃木板改为纸制春联,但仍习惯称为“桃符”。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名句,就表现出当年民俗之盛。到了明代,经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倡导,贴春联成为过年必不可少的民俗,春联一词也被广泛叫开。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春联虽短短十余字,但却凝结着诗的韵律,对仗工整,词藻优美,书法遒劲。春联因人而异、富有特色,很多佳句令人回味。 

    中国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乌丙安教授说,如今能编春联的人少了,会写毛笔字的人少了,令人忧虑的是,现在的春联大多数已是企业批量生产的印刷品,千联一面,文字流俗,缺少了让人观后回味的雅趣。 

    乌丙安教授说,一些地方的文联组织书法家、楹联作者在腊月里为农民、市民写春联,很受群众欢迎。他希望全社会都来传承并弘扬民族文化,让有千年历史的春联永葆魅力。


Tags:春联 变迁 社会 都来 传承 弘扬 民族文化 责任编辑:楹联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对联赏析与写作 下一篇对联的修辞手段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中国书画名家百科-权威的中国书画名家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