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名家百科-权威的中国书画名家大百科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颜色:

TOP

今天我们该怎样演唱戏曲?
2013-06-11 22:11:19 来源: 作者: 【 】 浏览:149次 评论:0
    去年9月在浙江海宁召开的“新世纪戏曲论坛”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走向经典,走向民间”。有一种观点认为,今天的民间已经和以前产生戏曲的民间大相径庭,而且民间的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下的农村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它已经城市边缘化,而城市的平民也因经济收入的差别快速分化为不同的层次。无论农村的人还是城市的人,他们都会由自己的经济条件、文化情趣和年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文化消费。

    这使我想到戏曲如何走向民间的问题。我们能否以新的表演手法去演绎经典戏曲唱段,让传统剧和新编传统剧获得新的生命力。这一点可以从流行歌曲的翻唱经典老歌手法上找到佐证。当下风行的刀郎演唱的不正是现在40岁以上的人曾经喜爱的经典歌曲吗?可这些老歌经刀郎时尚化的翻唱,不仅曾经熟悉和喜爱这些歌的老一辈重新喜欢上它,而且现在40岁以下甚至更小的青年们也都在哼唱这些歌。可以看到,刀郎的翻唱经典老歌,已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一种感觉,是在生活中变化了的一种审美情趣。再回到戏曲上来,时下我们的戏曲爱好者的中坚力量的中年观众,既不愿听老的(感觉太俗又太陈旧),又不愿去听戏曲之外新的东西(感受时尚时一下子无法接受),那么借鉴刀郎翻唱经典老歌的做法,改编好传统戏,即在不会太多地走出传统范围的前提下,寻找更符合当代社会、更自然、更本色也更流行的方式,去演绎戏曲经典,或许是戏曲回归民间的一种好的尝试。在戏曲走向现代化的变革中,我们应当丢弃传统中那种浓烈的教化,那种陈旧的演绎故事的方式,完全可以采取轻松的节奏去重现历史的悲欢离合。这不是对历史的亵渎和对戏曲的恶作剧,而是因为传播经典的民间已经起了质的变化,受众主体的思想感情与产生于旧时代的戏曲经典的内容和思想相隔太远,能够让今天的观众在娱乐中了解过去的历史就很好了。假若这种尝试能够成立,即是对戏曲经典的继承与发扬。

    时尚化地演唱戏曲经典,是对传统规范的一种叛逆。今天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在改编传统戏曲的时候,要注重去增加当代的民间语言,特别是流行于民众的口传杂语。增加了流行的生活口传杂语,会使舞台的对白自然滋长一种语言的张力,这是当代人能够接受和所需要的。当年王国维在作《宋元戏曲考》时,对衬词俚语格外看重。这种社会流行的民间的口传杂语,其实也是一种当代的民间文学,运用得好,会起到文学的戏剧效果。而且,社会流行的民间口传杂语既没有作秀的瑕疵,也没有居高临下的训示之态,反而会使剧本更加平民化,更加民间化。王国维先生1912年写的《宋元戏曲考》只在二三个月内完成,但对中国戏曲的理解是他积数年心血而成就的。他认为南戏与元剧的共同点均在于其文章之自然,即最自然之文字。而这自然,也就是我们今日所言的相对官方和宗教的民间。民间的语言最生动自然,最有生命的活力。当代民间语言进入到戏曲中去,戏曲就具有了现代性。说到戏曲经典,其实,经典便是民间的过去时,虽然在当时只是民间的狂欢文化,但日后经过历史的呵护与浇铸,便成为了今天的戏曲经典。也就是说,经典植根于民间,民间孕育了经典。今天流行的时尚的,将来就可能变为经典。产生于民间的中国戏曲,如今许多成为经典,人们反而对它不了解了。

    所以中国戏曲回归民间,就在于当代的中国戏曲要具备当代民间形态与当代民间样本的同时,重新拥有众多戏曲的拥戴者和痴迷者。这也才是中国当代戏曲的活力所在。

    经典与传统是历史的符号,也更是一条流动着的历史长河,当每个时代都为它注入了鲜灵的活水,它的生命才会永盛不衰,它的艺术才会在创新与变化中延绵不息。借鉴流行歌曲时尚化翻唱戏曲经典的方法,大力融入民间流行杂语增强戏曲剧本的时代性、文学性与民间性,这也许就是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去演唱经典的传统戏曲的一个可行途径。

Tags:今天 我们 怎样 演唱 戏曲 责任编辑:yimaneili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长板坡》前感概多 下一篇漫谈《秦香莲》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中国书画名家百科-权威的中国书画名家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