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名家百科-权威的中国书画名家大百科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颜色:

TOP

门派、流派、宗派——兼谈对演员的评价问题
2013-06-11 22:09:26 来源: 作者: 【 】 浏览:151次 评论:0
  笔者接触京剧时间尚浅,自然也谈不上对京剧有多深入的研究,不过是在听戏之余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而已,本文也是随笔性质,疏漏之处必定不少,欢迎大家批评指教。

  一、流派

  众所周知,京剧艺术是由许许多多流派组成的,许多流派如生行中的余派、杨派、谭派、马派、言派,旦行中的程派梅派、荀派、尚派、张派,净行中的金派、侯派、郝派、裘派,丑行中的萧派等,都从不同角度丰富发展了京剧艺术,直到今天仍然为广大京剧工作者所不断学习、传承、发展。而今天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流派呢?个人的想法如下:

  首先,流派是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不是别人推选的,更不是自封的。流派的大量产生主要是在被称为京剧艺术黄金时代的上世纪二十到四十年代。这期间,京剧成为受到人民群众广泛欢迎的艺术形式,名家辈出,竞争激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流派纷纷产生。今天的研究者一般认为,流派的标志是:有区别于他人独特的艺术特点,被广大观众所广泛接受,有一大批有特色的代表剧目,有一定数量的学习者和传人。

  其次:大师们如何看待流派?

  这一点,稍稍了解一点京剧历史的人都会有很清晰的认识。就是大师们从来没有以自成一派作为自己艺术成功的主要标志。青衣宗师王瑶卿先生自称是“没派”;梅先生、程先生、杨小楼先生等大师也从来没有自称自己为某派;言菊朋先生每当别人说他是“言派”时都火冒三丈,自称自己就是谭派;奚啸伯先生则认为自己之所以创立奚派只是由于把先生教的艺术学走样的缘故。大师们这样说绝不仅仅是自谦,而是透露出他们对待“自成一派”这一现象的真实想法,那就是不以创造流派为重,而只以是否符合艺术规律是否为观众所喜欢为自己艺术成就的标准。而对于如何传承自己创造的流派,大师们也一贯主张“似我者死,学我者生”,反对死学,主张创造,鼓励创造。大师们自己尚不以自己创造的流派为重,尚不以和自己相近为评价弟子的主要标准,我们今天又何必打着维护某流派“纯洁性”的名义来评价演员呢?

  再次:如何看待流派传承中的“走样”现象。

  前文实际已经对这个问题有所涉及,就是不应当以是否符合流派“原始性”来作为流派传承的唯一标准。出于对大师的景仰,要求弟子必须“像”师傅,要求“原封不动”传承祖师的艺术,反对“走样”现象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思想和行为。可是这种观点是不切实际和不符和京剧艺术规律的。

  如果真能有一位演员能把某位大师的艺术完全“克隆”下来,使大师昔日风采再现舞台,这当然是好事情,可惜,这只是美好的幻想而已。“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叶子”,这是基本的常识,同样,也不可能有完全一样的两位演员。小梅先生作为老梅先生的儿子,按理应当是最像其父的了,可是今天大家仍然认为小梅先生不能完全重现老梅先生的艺术;孟小冬是公认学余最像者,可是余先生却认为孟先生只能学其六七分,更无论其他了。而且,一种流派的形成本身也是有偶然因素在内的,程先生如果不是倒仓时坏了嗓子,恐怕程派也不会是今天的样子,余先生 “云遮月”的嗓音则是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吸鸦片造成的。难道我们今天为了让演员和程先生一模一样,就先让演员喊坏嗓子再去学“脑后音”?为了复制余先生的“云遮月”就让演员先学会抽鸦片再去练唱?这显然是十分荒唐的。此外,京剧是唱念作舞结合的艺术,流派也是如此。程派不等于程腔,梅派不等于梅舞,因此即使一位演员在唱腔上学得惟妙惟肖,也不可能就认为他真和祖师完全一样。可见,流派传承中“走样”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只能正确引导,重视流派的“气质”,精神实质,而不是在一招一式上去要求流派的传人了。(当然,有些戏迷坚决不承认某位演员没有表现出该派的精神实质,是属于眼光的不同,是另外的问题,只要大多数戏迷和专家认可就应当予以承认和肯定。)

Tags:门派 流派 宗派 谈对 演员 评价 问题 责任编辑:yimaneili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杨四郎的伦理底线 下一篇专心继承 探索发展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中国书画名家百科-权威的中国书画名家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