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名家百科-权威的中国书画名家大百科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颜色:

TOP

妙手天成品竹刻
2013-06-11 20:36:06 来源: 作者: 【 】 浏览:146次 评论:0

    我国竹刻工艺历史悠久。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古代竹木器不易保存。目前所见到较早的竹雕器是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勺。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载了汉代竹刻技艺并言出现了“留青”的刻法。

    竹刻作为专门艺术应从明代中期开始。明清时期,我国竹刻工艺日益繁荣,在盛产竹子的江南,出现了上海嘉定与江苏金陵两派。两派竹刻艺术家既从竹根刻圆雕人物,又在竹制笔筒、扇骨上镌刻,有的还善于利用株皮与肤里的不同质感创造“留青”的特殊艺术效果。金陵派以濮仲谦为首,此派竹刻风格开始简朴,后渐工细。嘉定派竹刻影响更大,作者大都擅长书画,用刀如笔,雅俗共赏。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是竹刻工艺兴旺时期。著名“竹人” 有朱鹤、朱缨、朱稚征祖孙父子。朱氏三代竹刻珍器能流传到今天的已属凤毛麟角。上海博物馆藏有朱稚征所刻香熏,取材于一截紫竹,下设底座。香熏通体饰以镂雕仙人炼丹图。所刻人物、器件、风景布局无不得当,人物形态神韵呼之欲出。另一件故宫所藏竹刻珍品“牧牛图竹雕笔筒”,由一段两节的偏欹竹根雕成,方14厘米,其径弧曲不一、上下不等。作者因势随形,运笔施刀,雕刻成山坳“牧牛”图景,牧牛图背景山壁如削,却又参差凹凸,作者借用其间自然竹节而为窄狭起伏山径。其运用竹肌之筋,也很巧妙。刻雕的山体,显出竹筋的功能,犹如中国画画山技法的斧劈皴,平添山势峻峭、地面苔点密布,备增旷野情趣。

    竹刻一般有两种,即翻簧竹刻和留青竹刻。翻簧竹刻是竹刻之一种,也叫“贴簧”、“竹簧”、“反簧”和“文竹”。将毛竹锯成竹筒,去节去青,留下一层竹簧,经煮、晒、压平、胶合成镶嵌在木胎、竹片上,然后磨光,再在上面雕刻纹样。内容有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不少清代乾隆时期的翻簧制品,当时的福建上杭,制作的翻簧器相当精美。此后湖南邵阳成为重要产地。道光、咸丰以后,上海嘉定也成为生产中心之一。浙江黄岩、四川江安亦是著名产区。翻簧的雕刻,多在很薄的竹簧表面,故以阴纹浅刻为主,亦有施以薄雕的。色泽光润,类似象牙。产品以实用的茶叶罐、花瓶、台灯、首饰盒、文具盒、笔筒和果盘为主。

    留青竹刻是竹刻之一。留青,是留用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筠,作为雕刻图纹;然后铲去图纹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竹肌作地,故名“留青竹刻”。竹青选用深山冬竹,经防霉防蛀工艺处理,成品表面光润。竹筠洁如玉,竹肌有丝纹,竹筠色浅,年久呈微亮;竹肌年愈久,色愈深,色如琥珀。留青竹刻,宜充分利用这种质地和色泽变化差异,采取青筠全留、多留、少留或不留,分出层次,形成色彩从深到浅、自然退晕效果。明暗浓淡,因景而施。竹刻留青之法到明末张希黄时已大备。立葆恂《旧学庵笔记》载其竹刻山水臂搁事,“凡云气、夕阳、炊烟,皆就竹皮之色为之。妙造自然。不类刻画。”道出张希黄运用竹筠之妙。留青竹刻产品有臂搁、笔筒、台屏和案头小品等。

Tags:妙手 成品 竹刻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竹根现身说《母爱》 下一篇吴门竹刻渊源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中国书画名家百科-权威的中国书画名家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