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名家百科-权威的中国书画名家大百科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颜色:

TOP

浅谈文房四宝
2013-06-11 17:47:02 来源: 作者: 【 】 浏览:302次 评论:0

 

     汉字的演变过程,包括所使用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在不断的发展、改革、完善的过程。书法与文房四宝相得益彰,千秋共存,同为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宝。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文房,就是文人读书、写作、练字、作画的房屋,是文人墨客辛勤耕作的场所。旧称“书斋”,今称“书房”,通称文房。文房里的器具丰富多彩,除了笔、墨、纸、砚外,尚有笔架、笔筒、水滴、镇纸、臂阁、砚匣、砚屏、墨匣、碑帖等,不下几十种。宋欧阳修《集古录》一书中对文房里的青铜器、拓本碑刻、法帖等作了详尽的论述和考证。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赵希鹄所著的《洞天清录集》中列文房清玩有古琴、古砚、怪石、青铜器,笔、墨、纸、画等。到了明代文徵明的曾孙文震亨所著《长物志》一书称文房诸具有50多种。随着社会的发展,文人的活动与朋友的学术交往日益频繁,进而文房里的器物也在不断增添,到了清代增加了金石篆刻内容,诸如刻刀、印章材料、印泥、印床、印规乃至印谱。历代文人无不把“文房四宝”的精良视为人生一大乐事。从宋代开始被称“文房四宝”享誉至今,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老祖宗的发明创造。在漫长的起源、演变、发展过程中凝聚着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的发展,留下了不可泯灭的功绩。

 

      实践证明: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书法家使用不同性能的书写工具与材料,就会相应产生不同时代所特有的艺术风格。

 

     1、笔

 

      没有毛笔也就没有中国书法和中国的传统绘画。毛笔、宣纸、墨的特性,再加上中国的方块字表达情意的文字,它成就了中国书法艺术。

 

     毛笔的历史,据现有的考古材料可追溯到约六千年前,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中的彩陶上,我们可以看到描绘人、鱼等生物的生动形象,还有纵横交错的几何纹样。而考古中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是在战国。毛笔分硬毫、软毫、兼毫三种类型。(1)、硬毫主要用狼毫(黄鼠狼)制成。狼毫笔,顾名思义是以黄鼠狼的尾毛维原料制成的笔。其制作和使用历史悠久。1972年甘肃武威磨嘴子47号东汉墓出土的一支毛笔即是狼毫所制。两晋以来制作使用狼毫笔已极为盛行,且应用范围较广。晋唐以来,楷书发展成熟,针对楷书提按有序、起收分明的法度,制笔者首先强调笔肚中和、外实内虚、水墨蕴量充分。这样,行笔时笔锋爽健,起止运笔笔痕明晰。中锋行笔时,骨肉匀称,使转提按自如,锋随腕转,腕随心游,心手齐畅,气贯全篇。还有用鼠须(据说王羲之用鼠须写《兰亭序》)。(2)、软毫主要是羊毫,还有用鸡毛做的笔。(3)、兼毫是以硬毫为主,软毫为辅。亦有软硬毫对半或以软毫为主者。如“七紫三羊”、“五紫五羊”、“三紫七羊”及各号“白云”笔即属此类兼毫。笔要从笔头长短来说,又可分为长锋、中锋、短锋。从笔头的大小,又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笔从锋长短而论,以长为好,因贮墨量多便于挥洒。但不管哪种毛笔,都要做到“四个标准”,即是:尖、齐、圆、健。“尖”就是有锋颖聚合之为准。“齐”指毛纯,打开之后头呈扁刷状。“圆”,书写时两边锋无偏轻重,合起呈锥形。“健”,指笔心如柱,按下收起来而笔不变形。因弹性好,自然爽健。切记:新买的笔,要用凉温水慢慢泡开,不能用热水烫,否则会失掉弹性。用完笔应用清水洗净,不留墨痕、墨渣,以免影响笔的寿命。洗好用铜帽盖好,或挂起来把水控干为宜。

 

    2、墨

 

      它是成就书法艺术的重要因素之一。没有墨,就没有书法艺术可言。它和笔一样,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半坡文化、仰韶文化陶器上就有用墨画的人面鱼纹、鹿纹、植物纹等。墨分两类:一是用松枝燃烧取烟和胶做的叫松烟。二是用麻油或桐油和胶做的叫油烟。我国用烟墨约始于汉代,而最早见于记载的制墨专家,是三国魏的书法家韦诞(字仲将)世称“仲将之墨”一点如漆。唐代的奚超和奚廷桂父子,创造出捣松和胶等技术,制出的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奚氏从南唐定居安徽,赐姓李氏,他们家族制出的墨称为“李墨”,但是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宋代有著名墨工张迁、潘衡、叶茂实等。明代的制墨业,集中在皖南地区,形成了以歙县的程君房、方于鲁为代表的另一派系。程君房创造了“漆烟”制墨法。方于鲁制出的墨,被誉为“前无古人”的“九玄三极墨”。汪中山则成为“集锦墨”创始人。墨除了实用外,还已成为具有高度欣赏价值的工艺品。清代制墨有久负盛名的曹素功、汪近圣、胡开文四大家至今不衰。用墨之法,我国古代书画家都相当讲究。“墨分五色”,在墨的干、湿、浓、淡、焦上,追求墨的情趣,在墨的五色变化中寻求韵味。如果使用不当,会产生见墨不见笔,浓处太腻,淡处太飘的弊病。现在人们图省事,不用墨块磨,而用墨汁书写。但汪入盘中的墨不可久留,一来有臭味,二来不要用盘中残留的摩渣写字,因写出的字无光泽乃至缺乏生命力。历来品墨的标准是:(1)质地坚实细腻。(2)色泽黑亮。尤以黑中泛紫玉光为上乘,黑带青色次之。(3)好墨闻时无味上砚五声,但在磨墨时却发出阵阵香味,因好墨中有冰片、麝香所致。磨墨时,墨身要直,用力要稳,磨到浓味止,宁可加水用,也不可为浓就停。忌潮湿和曝晒。现在人们一般都不用墨块磨,“曹素功”,“一得阁”,“中华墨汁”等均可选用之。

 

     3、纸

 

      造纸是中国古代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对于世界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远古时,没有发明出纸,汉字只能刻在甲骨上,铸在青铜器上,或书写在竹简、木牍、锦上。纸,传为东汉蔡伦发明。实际在汉前已经有纸的出现。考古发现,西汉就有一定水平的造纸术。西汉古墓中就有出土的米黄色麻类植物纤维纸片。戴了隋唐五代,中国造纸术有了进一步地发展,并已传播到日本、印尼、尼泊尔、阿拉伯等地区。这一时期纸原料已扩大到楮皮、桑皮、藤皮、瑞香皮、木英蓉和竹类等,产地和品种也日渐增多。到了唐代又出现了特殊品种的纸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未经加工的生纸,能尽显笔情墨趣。二是经过加工的熟纸。据说制纸得经上百道工序。驰名中外的宣纸,是唐代开始露头角的。宋以前的宣纸,吸水性和渗化性能都不够,明清以后的宣纸吸水性和渗化性都很好。宣纸因产地是安徽宣城而得名。其原料是青檀树皮,晋唐时的书画用纸还是以麻纸为主。宣纸最终还是以优良的品质和长久的寿命奠定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宣纸分为生纸、熟纸、煮硾三类。宣纸的种类又可分为棉料、净料、皮料三种。品种有净皮、玉版、罗纹等。在规格上有三尺宣、四尺宣、舞池铉、刘炽璇、八尺宣、丈二匹、丈六匹等。练习字用纸,一般以吸水性好,略松软为宜,常用的低档纸有元书纸(以稻草为原料)、毛边纸(竹为原料)等。这类纸,价格便宜,易于使用。生宣中又有夹宣、单宣、夹贡宣之别,这和纸的薄厚有关系。写小楷可用夹宣、单宣,篆、隶、楷、行草皆可用。写大楷可用夹贡宣。夹宣写字可得凝炼、点画苍郁,但难得飘逸之趣。单宣行笔流畅、墨色渗化快。这都需要在运笔的快慢上用一番心思,否则易臃肿。生宣以纸纹清晰、细腻柔软、经纬分明、质地坚实为好。熟宣,用明矾矾过纸叫熟宣。不吸水,易写小字,可得健爽精到的笔墨效果。煮硾宣,它是介于生宣和熟宣二者之间的宣纸,兼有两者之长,半生半熟可得丰富微妙的笔墨情趣。用绢写小楷或行草书也有所见。

 

    4、砚

 

      砚的形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着。汉至魏晋的砚大都为盘形,有足。其中汉至西晋盛行圆形砚三足。北朝盛行方形砚四足。隋唐时有龟形、屐式、箕式、山峰式等多种形式。制砚的材料,一开始是天然砾石,后用瓦、陶瓷。唐朝开始发现了歙石、端石、鲁石、兆石等适合制砚的材质,到后来砚的样式、选材、工艺都有长足的飞跃。出现了闻名世界的端砚、歙砚两大名贵砚种。

 

     初学书者,一般的选用石质坚细、发墨好即可。形制不限,但时下人们只用一小盘。盛上墨就可以工作了,无需磨墨。世上也有人买名砚,终日醉心观赏……

Tags:文房四宝 责任编辑:xinx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文房四宝-------歙砚 下一篇制笔有妙理 技艺传千秋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中国书画名家百科-权威的中国书画名家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