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名家百科-权威的中国书画名家大百科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颜色:

TOP

制笔有妙理 技艺传千秋
2013-06-11 17:47:01 来源: 作者: 【 】 浏览:275次 评论:0

 

宣笔是我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首,始于秦,盛于唐,产于泾县,因地得名,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技艺传承历史,被历代誉为“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而驰名中外。

 

安徽泾县是中国宣笔的发祥地,以生产紫毫笔而见长。泾县宣笔厂就座落在魏晋时期安吴县境内,古属中山地区。因山中盛产山兔,肥壮健强,毫长纯洁而成为制作宣笔的绝佳毫料。传统宣笔便是采用中山兔毫而精作制成,被誉为“中山笔”而闻名。唐时因泾县隶属宣城郡管辖,所制毛笔经水路在宣城郡所集散,故因地得名曰“宣笔”,又因年年进贡朝廷御用,故又被称之为“御用笔”而闻名天下,唐朝时期,泾县宣笔一举成为全国的制笔中心。佘征军技工便是传统宣笔制作中,为数不多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也是宣笔制作技艺比较系统全面的重点技术骨干力量,被誉为宣笔制作的“能工巧匠”。

 

佘征军于1962年,出生于宣笔发祥地泾县安吴,自小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喜欢弄笔舞杆,常常模仿长辈们制作毛笔,对毛笔的生产有着浓厚的兴趣。1982年佘征军正式进入当时的泾县宣笔厂,开始了连续三十余年的宣笔制作生涯。他天资聪颖,悟性极高,深得宣笔制作技师们的厚爱,并系统地钻研了宣笔生产过程中的装套、水盆、配料等关键工艺。在师傅们悉心传授下,基本掌握了传统宣笔制作技艺的真缔。由于佘征军的勤奋努力、精益求精、刻苦钻研,自1986年始就担任宣笔厂技术厂厂长,宣笔工艺研究所所长。并先后研制开发出一批宣笔精品及失传多年的传统宣笔珍贵品种,使泾县宣笔厂的品种规格由原来的200余个迅速扩展到四大类600余个品种。此外,佘征军技工还积极与科研院校合作,成功采用焊接法拖胶技术,彻底解决了宣笔制作中因防水功能而掉头,掉毛的技术难题。还独自采用新技术材料,解决了制笔过程中笔管,笔杆开裂的技术难题,从而基本解除了困扰书画家们运笔时所面临的种种难题,使书画家真正感受到“一管在手,运笔自如”的艺术效果。

 

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佘征军深有体会地认为:“要生产出一支独特上等的宣笔,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生产工艺流程。从原料选择到生产加工过程都十分讲究。一是要精选毫料,不论狼尾、獾尾、兔尾、羊毛等都要做到千万毛中拣一毫。严格做到秋毫取健,冬毫取坚,以达到毛长锋嫩,粗细均匀,弹性适中等优点,具有毛细、锋嫩、色白、质净等理想效果。二是要严格操作规程,尤其是制作笔头必须按配料、理毫、去油脂、齐毫、整毫、兼寸、整寸、合寸、圆笔、盖笔、上盘、晒笔、扎笔等几十道操作工序,以达到尖、圆、齐、健的技术标准。三是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三分水盆七分修是宣笔制作的关键技艺所在。特别是宣笔在配锋时与国内其它毛笔不同之处,就在于配制毛笔的锋口时在水中配制,锋口明显,形成独特的柳枝型,以达到笔头平顺,圆直光滑,盖毛均匀,笔锋整齐,横拢不散,笔杆光亮,装璜牢固,无编锋虚尖、秃锋,乱锋等现象,以适书画家家创作之需要。”

 

如今,在佘征军技工的带领下,具有一千五百多年技艺传承历史的泾县宣笔厂,已成为传统宣笔制造中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为齐全的一家专业生产企业,共有四大类600余个宣笔品种,产品远销全国中各大中城市和出口东南亚等国际市场,成为中国三大名笔之一。1983年,“莲蓬斗笔”获国家轻工业部新产品奖,1986年“铁篆”、“仿古瓷笔”获安徽省小发明创作奖,1999年“十二生肖套笔”获全国旅游产品天马奖,2007年宣笔制作技艺获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被确定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在首届安徽民间工艺精品展上宣笔荣获“金奖”。刘海粟大师为宣笔厂题词赞到:“宣笔纵横,蝉蜕龙变”。林散之大师赞到“制笔有妙理,唯宣笔厂为得之”。并赋诗一首以赞:“人人都说湖州笔,岂料泾城笔亦佳。秋水入池花入座,斜笺小草兴无加。新制几枝初试手,齐圆齐健足堪夸。谁谓今人不如古,蒙恬自是后生家”。至此,我们衷心祝愿:泾县宣笔厂在佘征军等技工们的不追求和努力下,一定能使独特的宣笔技艺,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传统的书画艺术事业和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Tags:技艺 千秋 责任编辑:xinx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浅谈文房四宝 下一篇墨的选择方法——触觉、视觉、嗅觉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中国书画名家百科-权威的中国书画名家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