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名家百科-权威的中国书画名家大百科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颜色:

TOP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十)
2013-06-10 17:55:31 来源: 作者: 【 】 浏览:207次 评论:0
【原文】人限于其俗,俗各趋于变,天地江河,无日不变,书其至小者。钟鼎及籀字,皆在方长间,形体或正或斜,各尽物形,奇古生动。章法亦复落落,若星辰丽天,皆有奇致。(钟鼎古文虽为刘韵伪造,而所采多春秋战国旧物,故奇古可爱。考据经义则辟之,至于笔画之工,则不能以人废也。)秦分(即小篆)裁为整齐,形体增长,盖始变古矣,然《琅玡》秦书,茂密苍深,当为极则。自此日变,若《赵王上寿》、《泮池刻石》、《坟坛刻石》、下逮《少室》、《开母庙》、《建初残碑》、《三公山》、《是吾碑》,体皆方扁,笔益茂密。至《褒斜》、《郙阁》、《裴岑》、《尊楗阁》、《仙友》等碑,变圆为方,削繁成简,遂成汉分,而秦分笔未亡。建初以后,变为波磔,篆、隶迥分。于是《衡方》、《乙瑛》、《华山》、《石经》、《曹全》等碑,体扁已极,波磔分背,隶体成矣。夫汉自宣、成而后,下逮明、章,文皆似骈似散,体制难别。明、章而后,笔无不俪,句无不短,骈文以成。散文,篆法之解散;骈文,隶体之成家,皆同时会,可以观世变矣。

【译文】人会受到其时代习尚的制约,而时代习尚自身却在不断地变化,天地江河,没有一天不是变化的,书法虽属小事,但也一样在变化着。钟鼎文及大篆,其字形都在正方和长方之间,字势或正或斜,每个字都在追求一种自然之态,显得奇古而生动。其章法布白,更是显得疏朗洒脱,就像星星挂在天穹上一样,都有它们各自迷人的神奇力量。(钟鼎古文字虽是汉代刘韵所伪造的,但所采用的却大多为春秋战国时期遗物上的铭文,所以依然显得奇古可爱。如果用这些古文来考证经典义理则不行,若提到书法的精妙,就不能因人而弃之了。)秦代小篆,将大篆的笔画进行删减,使之趋于整齐,又将每个字的形体增长,此大概就是变化古法的开端了。《琅玡台刻石》,笔势朴茂绵密,苍浑深厚,实当视为小篆书法的最高准则,自此以后,又开始日渐变化,如像西汉的《群臣上寿刻石》、《鲁王泮池刻石》、《居摄两坟坛刻石》,一直到东汉的《少室石阙铭》、《开母庙阙铭》、《建初残碑》、《祀三公山碑》、《是吾碑》,字体都变成了横扁形,笔势更加茂厚绵密。再发展到《开通褒斜道刻石》、《郙阁颂》、《裴岑纪功碑》、《蜀郡守何君阁道碑》、《会仙友题字刻石》等碑刻,字形又由圆势变为方势,删减繁画而为简画,就这样演变出了隶书,不过这种隶书还保留着秦小篆的笔意。东汉建武以后,出现了“波磔”这种笔画,篆书和隶书才有了明显的区分。此时的《衡方碑》、《乙瑛碑》、《华山碑》、《熹平石经》、《曹全碑》等碑刻,都是字体极扁,字势相背,波磔左右舒展的,这些都说明,隶书已最终宣告完成。汉代从宣帝、成帝始,一直到明帝、章帝,其时所有的文章都既像骈体又像散文体,体裁很难区分。但到了明帝、章帝以后,文章就都采用对偶了,其句式都是一长一短(四言、六言相间)连缀而成的。骈体也因此宣告完成。散文和篆书的分解演化,骈文和隶书的定型完成,都不期而遇地出现了,由此可以看到时代的变化。

【解读】事物变化发展,由初级向高级,由产生到完美。就像一条螺旋上升的线,回环往复,无休无止。中国书法,伴随中国文字前进的步伐,由最初的锲刻开始,经历了“书画同源”期、图画佐文期、纯文字期,甲骨文、钟鼎文、大篆、小篆、秦隶、汉分、章草、真、行、草等。其一体中或可生出数种,一种中或又可生出数派,一派中或又可生出若干支脉,延衍久之,支脉或又炉灶另起,自立宗门。如此绵延演进,生生不息。今日书坛,龙腾虎跃,生机勃然。称传统者,花样翻新,奇姿时出;号“现代”者,蹊径独辟,洞天别见。由此观之,谓“中国书法入穷途”论者,可以休之。

 

Tags: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 译解 责任编辑:书法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繁简字知识问答(二十四) 下一篇新意别出法秦汉——傅山隶书轴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中国书画名家百科-权威的中国书画名家大百科